读书的意义在哪?


通义对读书的理解,更多停留于为升学考试所做的知识学习。这部分值得思考,话题性十足,可以聊很久很久。譬如我中学时的挚友黄卿曾言:读书的意义在于有更好的生活保障。时至今日,他确实享受到了这样的正向反馈成果,相信于他而言,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他没太大影响。

今天我想讲的读书,不是上述教育层面的读书,而是阅读。

更准确地说是学校毕业后、朝九晚五后的生活里,我们读书的意义何在?

在谈读书的意义之前,分享一则小故事:

祖孙二人,居住在山区。爷爷每天清晨都坚持读书,孙子受爷爷的影响,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阅读书籍。

有一天,他问爷爷:“我也每天读书,可我不能真正地理解它,那读书有什么用呢?”

爷爷拿来一个装煤的竹篮,让孙子去打水。

一趟,两趟,三趟……孙子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,可竹篮总是空空如也。

“竹篮是不能打到水的!”孙子说。

可爷爷让他仔细看看篮子——原来黑乎乎、脏兮兮的竹篮变得洁净如新了。

“孩子,阅读好书也是如此。”

爷爷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,也记不住多少内容,但只要你用心阅读它,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。”

是的,竹篮当然不是用打水的。去打水,当然不会留下水来。但一次次的打水,让竹篮一次次浸到水里,竹篮一次比一次变干净了。

读书也和竹篮打水一样,留不住其形,却留得住其神。知识有可能不能让我们吃饱穿暖,但可以让我们的心变得宁静,不浮躁。

人读书,有的为了长知识,有的为了平心气,有的为了装门面。 

有人说,读书,是为了完成一个人从学习、到技能、到智慧的“改变”。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薪资、能力上,也体现在应对变化的心态与抗风险能力上。

读书毕竟“反人性”。它不像看剧、打游戏那么“舒服”,那么不用动脑,而更需要你静下心来,有强大的自驱力、目标感,以及长久的坚持。

《人世间》作者梁晓声说:“读书,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。你多读一本好书,就会对你产生影响。”

有句话说得好,“你的谈吐里,藏着你走过的路,读过的书。”

当你泡在书本里时间久了,有阅历的人,往往可以通过几句简单的交谈,参透你肚子里的墨水。

为什么大家尽可能多读书?

因为读书是普通人接触顶级智者思想的唯一途径。

然而,读书不是为了认字,更不是装门面。真正让读书发挥效应的,一定还得注重输出和形态。

真正想读书的人,会懂得利用“碎片时间”。正是那些吃饭、挤地铁、开车、洗澡的碎片化时间,才构成了自我投资与成长的机会。

随时阅读,随时在线的思考力,也会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之后,真正拉开人与人的差距。

读完书之后是否做输出,这是阅读起效的分水岭。

输出的表现,譬如:思考、写笔记、复述、带着问题再阅读等等。

很多人,读完一本书后,写也不写,练也不练,白白让知识在脑子里走了一遭,完全没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……

就算一年读完50本,也是徒劳!

进入职场的第一个十年,最好的投资不是存钱,不是买房,也不是基金、股票,而是投资自己:读书,思考,练习。

,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